社会合作处

成果展示

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生物改性竹炭处理城乡污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发布者:  时间:2012-02-29  浏览:

成果简介:该技术是浙江省重大专项《生物改性竹炭处理城乡污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科研成果,先后再浙江岱山、德清等地使用效果较好。主要内容简介:

(1)微生物负载到竹炭上技术 选用光合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等三大菌群的微生物通过发酵工艺进行混合培养,各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用物质及其分泌物形成相互生长的基质和原料,通过相互共生、增殖关系形成一个结构稳定、功能广泛的具有多种多样微生物群落的生物菌群。

(2)生物改性竹炭处理两种类型的污染水体的示范 根据不同的河道水体具有不同的流态和水力特征,河道的污水治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河道水体防洪、航运等功能。改变生物改性竹炭处理设施的设置形式。因公园水体由于其静止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造流,实现水体和生物改性竹炭之间的充分接触。所以可进行城镇动态的小型生活污染河道和公园静态的生活污染水域示范。

(3)生物改性竹炭技术与水生植物净化技术的集成 黑臭河道的治理应该包括污染物去除,生态系统恢复、景观功能修复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治理河道的水体的同时,应该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并使河道具有一定的景观功能。水生植物具有去除氮、磷等污染物的能力,还具有一定的景观作用,同时植物根系可以对水体进行复氧作用,植物的群落还为后生动物等提供了栖息的场所。植物与微生物等可以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河道等的自净作用,因此可以作为生物改性竹炭技术的有效补充,二者的集成技术。

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

联系人:张齐生、张文标

电话:057163743207,13968025939

电子信箱:zwb@zafu.edu.cn

Copyright2015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网站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行政楼422室;联系电话:0571-63866640 63740880;传真:0571-63740880